为了进一步推动安防行业的发展,探讨其在大环境下的生存与壮大之道,同时探索新的发展路径,2024世界安防博览会(简称“安博会”)应运而生。这场博览会将于6月25日至27日在广州南丰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汇聚了200余家优质品牌企业。此次展会将精心打造一个民用安防科技馆,集中展示各类针对民用市场的安防设备和技术方案,包括防盗报警、视频监控、家庭网络安全等。同时,还将全面展现安防前沿科技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如公安、交通、住建等,以及AI+安防在民用领域的创新实践。安博会旨在为行业客户搭建一个更加便捷、丰富且高效的商贸合作平台。
在2023年,国民经济整体呈现稳健复苏态势,安防行业也紧随其后,实现了恢复性增长。然而,近年来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经济下行的压力,对行业及企业都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安防行业正经历着新的变革。
首先,行业边界日益模糊,新的应用领域如制造、医疗、养老等不断涌现,为安防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其次,随着品牌间竞争的加剧,渠道争夺也变得日益激烈。在这种环境下,生态合作显得愈发重要,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此外,AI、大数据、云计算等多元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得数字技术与业务场景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安防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创新机会。同时,国产化和加密需求的不断增强,也为行业的安全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最后,越来越多的安防企业开始积极寻求海外发展机会,以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民用安防市场的概念性起步可追溯至2012年左右,这与中国经济整体提升及民众生活品质改善密不可分。随着民众对产品需求的升级,安防市场也逐渐从功能需求转向个性化选择。尽管初期市场碎片化严重,但行业巨头通过整合软件、平台及生态资源,成功将碎片化市场整合,引领了数字革命,以场景定义产品技术,从而推动了市场趋势的转变,更注重用户体验与个性化服务。
与此同时,互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为民用安防市场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领先企业积极将新研发的产品、技术及解决方案应用于民用安防领域,满足民众不断增长的安全需求,进一步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意识到民用安防市场的巨大潜力,传统安防企业及智能硬件研发企业纷纷进军这一领域,积极布局并加大投入。这些企业的加入无疑推动了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创新与进步。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共建已进入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新阶段,为民用安防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许多国家的民用安防市场已展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各大展会相继举办,成为安防企业展示先进技术、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平台。
众多安防企业选择将先进技术带出国门,同时引入海外市场的生态资源,以实现更广阔的发展。例如,在2023年美国电商市场的安防监控品牌销量中,虽然美国本土品牌VISION WELL位居榜首,但来自福建厦门的蜂牙FINYOO在8月美国安防监控电商市场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第二名的佳绩,充分展现了国产厂商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
电商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民用安防市场的繁荣。作为传统安防的延伸,民用安防产品凭借其轻量化的特点,在电商平台上展现出强劲的销售势头,甚至超越了传统市场的增长速度。众多互联网企业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商机,纷纷涉足民用安防领域。同时,随着民用安防与智能家居、消费电子的深度融合,其在建材、五金以及消费零售等多个领域的市场拓展也呈现出迅猛的势头。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开拓,中国民用安防企业必将在全球市场上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生活体验。
2023年,G端、B端和C端市场呈现出不同的态势。在G端,由于政府财政的紧张,政府类项目的市场需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而在B端,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的加快,新零售、智能制造等商业应用场景不断涌现,从而推动了B端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同时,海外市场也提供了丰富的B端机会。至于C端市场,则因市场需求的滞后性而在2023年表现相对疲软,但未来仍有望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提升来实现增长。
展望2024年,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状况的好转,智慧城市和公共安全领域的投入有望增加,这将为安防行业在G端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B端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得到释放。此外,大模型技术在C端市场的逐步普及,也可能将驱动该领域进入新一轮的发展周期。
回顾2023年,G端市场的一些细分领域已展现出新的增长点。随着国家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预计2024年整体G端市场将呈现持续恢复增长的态势。在B端,视频应用场景的普及使得需求持续旺盛;而随着AIoT技术的成熟和成本下降,预计该领域将成为未来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对于C端市场,则预计将进入一个稳定增长的新阶段。市场需求因差异而分化,人工智能和安全等关键功能将日益成为用户选择时的重点考量因素。同时,跨界创新的应用产品有望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安防行业的硬件设备已趋于饱和,政府市场的投入也有所放缓。然而,在细分行业领域,市场需求仍然旺盛。同时,国际市场也保持着旺盛的需求,近年来行业内品牌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部分企业的海外业务增长率甚至超过了30%或50%。